石榴在我国和伊朗栽培历史源远流长,约有四五千年以上的栽培历史了。据考证,石榴的原产地在伊朗的扎格罗斯山。这里正是古代的“安息国”。“安石”即“安息”〔今伊朗)之音变。20世纪40年代,考古学家在伊拉克境内发掘距今四五千年前的乌尔王朝废墟时,在苏布阿德王后的墓葬中,发现死者头戴的皇冠上镶嵌着精致的石榴图案。它代表着光辉灿烂的“两河流域”古代文明。说明当地居民古来即已栽培石榴树,并把它作为珍奇名贵的果品了。今天在伊朗、阿富汗和阿塞拜疆以及格鲁吉亚等共和囱的海拔300—1000M的山上,尚有大片的野生石榴林。 公元前2000年左右,以航海和经商著称的腓尼基每到一地,就带去艳丽美味的石榴。因此,地中海沿岸的人把石榴和腓尼基人联系起来,称石榴为“菲尼莎”。据说石榴的拉丁学名Punica即源出于此。在距今3000年前的埃及法老王第18世的古墓壁画上,已雕刻有硕果满枝的石榴树。反映公元前10—公元前8世纪历史的荷马史诗和希腊神话中,在谈到葡萄、橄榄和无花果的同时,都不止一次地提到“火红的石榴”,还说在中亚很多地方,石榴树一年四季都能开花结果。公元前4世纪,石榴从地中海沿岸传人欧洲。亚历山大的军队远征时,把石榴带到印度,又随着佛教僧侣的活动进入东南亚的柬埔寨、缅甸等国家。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,石榴被引进中国,尔后在9世纪又由我国引进朝鲜和日本。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后,石榴传入美洲。石榴是人类引种栽培最早的果树和花木之一。而今在亚洲、非洲、美洲、欧洲沿地中海各地均有栽培。 公元前2世纪前后,臣属于汉朝的安国(今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)、石国(今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千)是西域石榴的主要产地。因此,当时内地人民把这种从西域传入的果品命名为“安石榴”简称为“石榴”。说明石榴是沿丝绸古道进人内地的。马王堆出土的经书中,曾有石榴的阐述。按伊朗语译,石榴为“粒子组成的果实”之意。虽然其果粒比不上荔枝、龙眼可口,可它的奇特风味仍吸引了不少食客。 维吾尔族人民对石榴尤为喜爱,维吾尔语称之为“阿娜尔”,许多姑娘取名“阿娜尔古丽”(石榴花)。在文学作品中,用“阿娜尔”形容女性的窈窕俊美,比喻人的心灵纯美。日常生活中,还有以石榴为珍物,互相馈赠的习俗。《齐民要术》中,“凡植榴者须安僵石枯骨于根下,即花实繁茂。”因而有人说,安石之名或取义于此。 《艺文类聚》中,引陆机与弟云书云:“张赛为汉使外国十八年,得徐林安石榴也”和《群芳谱》中:“石榴,一名若榴,一名丹若,一名金婴,一名金庞,一名天浆。本出涂林安石国,汉张骞使西域得其种以归,故名安石榴”都记载了我国引人石榴的情况。 《西京杂记》中有“初修上林苑,群臣远方各献名果异树,……梨十,……安石榴十株,……”可见在汉武帝建“上林苑”时,已引栽石榴于苑内。“石榴”的名称始见《酉阳杂俎》和《群芳谱》。“石榴一名丹若,甜者谓之天浆……大食勿斯离国石榴重五六斤。”(《酉阳杂姐》)。在其他文史资料中,也提到了石榴的别名:若榴(见《广雅》《南都赋》),丹若(见《古今注》),安石榴(见《名医别录》《图经本草》),金瞿(见《本草纲目》)等等。 石榴传入我国的初期,成为奇树珍果。首先在京城长安御花园骊山温泉宫(今陕西临潼华清池)种植。到了唐代,由于武则天极为推祟石榴,出现了榴花遍城郭的盛况。 |